摘要: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3届硕士校友纪传俊表示,复旦求学生涯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毕业后,他联合创设达观数据人工智能企业,先后获 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
看着实验室内忙碌的身影,焦扬对于怎样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如何让学生实操实验、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等问题一一细致询问。
2017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刘代能考入复旦。退伍回校后,他成功入选卓博计划,立志未来在原子核物理研究领域探索,为祖国基础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这五年来,他见证了国家、学校巨大的发展变化,也从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收获了个人成长,完成了全面蜕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在奋进第一个复旦的征程上,他将继续勇敢前行、不懈奋斗。未来,他相信,在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征程中,新型留学生人才将发挥更好的作用,为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他也将是其中的一个注脚。仪式结束后,我们这十年主题座谈会在光华楼东辅楼203室举行。焦扬:加快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续写下一个十年的新辉煌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的十年,是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十年,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十年,是坚持四为方向、服务国家社会作出新贡献的十年,这是坚持师生为本、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实现新发展的十年。2018年至2020年,他光荣入伍服役。
据悉,奋进新时代——我们这十年成就图片展将作为学校各单位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参观进一步从身边所发生的变化、从奋斗所取得的成绩中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踔厉奋发,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朝着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留学生菲利蒲说,当今,留学生逐渐演变为学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新型人才,都希望运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并促进中国与各自祖国之间的交流。拔地而起的新大楼也预示着经济学院如日方升的未来。
拥有一栋现代化新学院大楼,是我与几代复旦经济学人的共同梦想。强大的经济研究,为我打开了研究经济学的大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副校长陈志敏,兄弟院校院系领导,经济学院退休教师代表,复旦大学各部处负责人,经济学院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终稿将于2023年正式出版。
校友们以行动积极回馈母院,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立言咨政、自信自强,更好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回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更加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大局,不断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级水平。
向为本次纪念复旦经济学科百年主题活动策划、筹办贡献智慧与力量,辛勤付出的校友、教师、行政团队、志愿者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未来,上海社科院愿同复旦大学与复旦经济学院一起,更加紧密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为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贡献。他表示,作为携手共进风雨同舟的同行者,上海财大将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复旦经济学科携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一批批财经人士,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完善和传播共同努力。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聘任仪式隆重举行。
向一百年来孜孜不倦,率先垂范培育经济学科顶尖人才的所有教师们致敬。为了新大楼的建设,经济学院校友赵定理、杨德红、汪新芽、王廷富、夏悦、李晓娟献礼母校,捐赠支持经济学院新大楼装修。复旦经济学院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研究重地、顶尖经济学科创新基地、重要经济学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堪称国之栋梁的经济学杰出人才、青年才俊和优秀企业家。新征程上,焦扬希望复旦经济学院把握历史机遇、胸怀国之大者,着眼世界一流、站稳中国立场、彰显复旦特色,赓续荣光、接力奋进,创造新的百年辉煌。
新版院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百余年来经济学院及其系所诞生和成长历程,参考复旦大学档案馆、研究生院等学校部门提供的众多报告和文件,并附有相关报刊、著作、教师回忆录等资料,在原有基础上对历史资料进行大量补充,全书约150万字。他指出,创立于1917年的上海财经大学与复旦经济学科历史渊源深厚,很多大师都在这两个平台工作、学习过。
君怀经邦志,旦赋济世学。86岁高龄的老教授尹伯成,曾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
接下来,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也向海内外校友发起倡议,共同参加到经济学院新大楼装修的捐助项目中来。2021级泰国留学生陈至善说,她在复旦经院开拓了视野和胸怀,与优秀的教授、同学们共同学习,感到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致敬前辈鸿儒,向老教授代表献花复旦经济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同时代涌现诸多博学鸿儒、学术大家。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活动上,张军、李粤江为联席执行会长颁发聘书,新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主持新院志发布仪式并介绍,学院2021年11月起开始修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百年志》,修订由孙大权主笔,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新增了概述、留学生教育、社会服务、党群工作和学生名录等方面内容,并对目录进行重新编排。
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着力培养心有所信、堪当大任的高水平经济学人才。上海财大上世纪两次解散之际,复旦经济学科敞开其温暖怀抱,滋养了上海财大的薪火和血脉。
未来,在你们的支持下,‘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口号必将更响更亮,复旦经济学科必将更加璀璨,复旦经济学院必将更加辉煌。对此,张军对给予新大楼项目支持与配合的领导、单位表示感谢。
向一百年来不辞辛劳、兢兢业业保障经济学院组织管理的所有行政老师们致敬。我们像候鸟飞来又飞去,但是无论飞到哪里,在何处定居,我们都是你忠实的学子……尽管无法亲临现场,78级校友梁元先生依旧送来原创诗歌《一路走来》,表达感恩母院之情。
校友、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经院校友会联席执行会长杨德红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最大改变就是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经院师生代表也纷纷表达了对学院的深厚感情。他希望新一代经院学子站在国家发展的最前沿考虑问题,在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努力寻找确定性,做好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用更多成果谱写新的篇章。她说,经济学院为年轻学者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让自己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处的风光。
活动中,经济学院新版院志发布,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教育发展基金设立。在海外工作、在上海创业的过程中,母院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始终影响、激励着她。
焦扬、裘新、陈志敏、陈玉刚、张军、李粤江和校友赵定理、杨德红、汪新芽、王廷富共同启动经济学院新大楼募捐仪式。一个大学和经济学科能百年孕育时代潮流,受到同行的尊敬,在于她永远追求进步,永远追求科学,永远不懈探索,永远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同行的品格。
苍苍白发见证了他们对复旦经济学科发展所奉献的青春年华。回望百年辉煌,续写时代华章焦扬表示,一百年来,复旦经济学科始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于筑造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术殿堂,为中华腾飞而不懈奋斗。
纪念活动在对前辈鸿儒的致敬短片中拉开序幕。在庆祝学科百年的特殊时刻,伍伯麟、洪远朋、周建平、王克忠、尹伯成、戴炳然六位老教授到场共同见证。庆祝经济学科成立百年,经济学院已举行了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学科教学思想的中国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好中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实践经验,讲好中国为人类经济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为让学院师生获得更优质的科研和教育资源,能在更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采撷真理果实,在国权路以西,经济学院正在努力建设学院新大楼。在经济学科百年的时间点上,学院又对院志进行了修订,将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创新、进步一一写下。
教师教学方法的通俗化,既能努力钻研自己讲和写的知识,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经邦济世薪火传,松柏长青贺百年。
11月26日晚,外滩的灯光也为百年历程而点亮。20年后,他们在学科百年之际用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礼母院。